心脏骤停和死亡病例有15.4%发生在初中、61.6%在高中,16.6%在大学和职业运动中,平均年龄为16.7岁,大多数为男性(83.7%)、篮球(28.7%)或美式足球(25.4%)运动员。

研究者在2014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通过国家灾难性运动伤害研究中心与国家体育组织合作进行前瞻性监测。

我国数项研究显示,运动性猝死人群的年龄分布范围主要在29岁以下,15~20岁者居多。

图2 小于35岁运动员心原性猝死常见原因

对于不同的运动项目,国内有关运动性猝死的研究结果显示,田径、足球、篮球是发生运动性猝死事件的3个高风险项目。

运动项目强度和持续时间与诱发运动性猝死有一定关系。有研究表明,60%身体健康的人,在没有做热身运动的情况下,做剧烈运动,会出现心肌缺血现象。

过度紧张、兴奋、情绪激动、劳累、吸烟、饮酒过多、饮食过度、由于便秘而用力排便等,均为运动员发生心脏猝死的危险因素。

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评估与监测中国专家共识还指出,国家体育总局相应部门已经建立了运动性猝死三级预防筛查体系,对风险筛查和症状监控有了一定经验。

高水平的应急准备也至关重要,所有工作人员都应接受急救、心肺复苏术和 AED使用方面的培训及认证。为确保有能力对紧急情况作出反应。该共识对运动场所应急响应处理流程进行了建议。

图3 运动场所应急响应处理流程

一项研究分析了广东地区2007~2021年与运动相关的374例猝死事件,发现运动相关猝死发生后,仅有23人(6%)得到了现场救助,仅2例使用了体外除颤设备。

来源:

[1]Petek BJ, Churchill TW, Moulson N, et al.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 Athletes: A 20-Year Study. Circulation. 2024 Jan 9;149(2):80-90.

[2]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心血管健康与科学运动分会. 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评估与监测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循环杂志, 2022, 37(7): 659-668.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2.07.002.【】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网(www.chinacirculation.org)“期刊目录”或小程序(中国循环杂志+),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本刊所有文章!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