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间断

疫情折断了多少场马拉松的翅膀,很多城市,三年了,马拉松连影子都见不着。这已是常态。

非常时期,方见真情。厦马,一直在。

容易吗?太难了!顶着重重压力,依旧在疫情下保有一份热诚,遇到挫折,不为所困,以让厦马能够在每年如期而至。

放眼国内马拉松,过去两年在疫情下都办了的赛事,屈指可数。顶级赛事中,北马两年没办,上马缩小规模办了一次。

2020年厦马,是因为运气好。那时,疫情已起,不过大家尚未意识到其危害性。年初的厦马,大家体验的,事实上还是疫情前的厦马模式。

或许,较长一个时期内,那场厦马都是值得大家惦念的。那之后,任何一场马拉松,都有着明显的疫情标签。

2021年厦马,博览会开始后被叫停,这对任何一场马拉松而言,都是灭顶之灾。厦马有着相当比例的外地选手,这样一来,可谓伤筋动骨。

惨兮兮的厦马没有退缩,继续寻觅机会,在已有些炎热的四月,借着百年厦大的名头,仓促间就办了。

很难讲这是一场准备充分的厦马,却是20年来赛事规模最小的一届厦马,也是最特别的一次,有点劫后余生的味道。

能够在过去两年都办了的赛事,有厦马这样经历的,是唯一的。当时谁也没料到,2021年4月,会成为迄今马拉松仅有的办赛窗口期,抓住了,就办了;稍犹豫,便没了。

2022年,因为马拉松完全停摆,厦马不可能在年初办了。这一次,推到了三月底,还不行,那就十一月底吧。

因为疫情,任何一场赛事都不能说是安全的,期待着今年厦马能够办了。此刻,已没有再延期的空间,马上,2023年厦马也要来了!

承前启后

厦马诞生后,很快,国内马拉松便形成了北北马、南厦马的格局。

厦门的城市体量,是无法跟一线城市相提并论的,更遑论北京上海了。厦马是出现在一个恰当的时间节点,用整座城市的热情、激情,短时间内成长为一场顶级赛事。

你占据了这个点,凭借自身的努力获得各方认可,这就属于你的了。厦马20年一脉相承,实属难得。不像有些马拉松捣腾史料时,赛事竟然几度“变身”。

近几年来,一些新兴赛事,像汉马、广马等,已形成对厦马地位的威胁。前20年,厦马成功地走过,以后如何在众多追赶者中保持竞争力,是个严峻的课题。

厦马创办时,档期是3月份的。到2008年,移至元旦后第一个周日,坚持至今。也是这一年,世界田联马拉松标牌赛事出炉,厦马就承载着全球开年首场金标赛事的荣耀。当然,以后就是每年首场白金标赛事了。

在白金标上,厦马“落后”上马一小步。

当初,厦马、上马是国内首批接受白金标赛事考察的。因为厦马是首个接受考察的,可能有些条款,世界田联也没搞清楚。

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导致厦马与首批白金标错之交臂。上马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不少,也借此顺利拿下白金标。一年后,厦马也如愿以偿。

处在年初的厦马,你既可以将之视为前一年马拉松的终结,也可以看做是下一年马拉松的开启。时间上的承前启后,也能给厦马带来些许“便利”。

过去一年,国内外大大小小马拉松赛事中的一些新动向,厦马可以借鉴;厦马在赛事上的一些尝试,一些闪光点则可能在下一年被其他赛事学习。

这个节点赋予厦马“瞻前顾后”。

此刻,国内赛事基本偃旗息鼓,厦马来临时,大家都能歇一口气,静下心来,审视过去一年的国内马拉松,梦想接下来一年的大发展。

专业办赛

国内马拉松这几年来,内卷得非常厉害。

马拉松本就是个跑步比赛,被各地各种加持,赋予太多意义,都想在国内出人头地。于是,无所不出其极,众多新赛事,或是奖牌,或是物料,或是补给,纷纷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特色。

真正能沉下心来,将赛事的竞赛管理做得扎扎实实的,并不多见。

因为,做好竞赛管理,属于慢工出细活,且不易出彩。而这,才是马拉松的核心竞争力。厦马20年,尤其是近几年来,在这方面倾注不少,不断探索,寻求最适合自己的一套赛事管理办法。

成为全马赛事后,厦马就在尝试分枪起跑。当然,国外早有先例,但国外那一套,不宜“生搬硬套”。结合赛道和赛事规模,分几枪合适,两枪之间隔多少时间最为适宜,都需要通过实践去摸索、总结,之中充满着科学性。

从2018年起,经过这几年的不断调整,厦马在分枪起跑上已做得十分合理、自如。

厦马也曾效仿国外大满贯赛事保留名额的做法,初衷很好,试行两届后,似乎不大适合国情,于是这一做法便被舍弃。

“马拉松江湖”此前也曾撰文介绍过厦马在小便池管理上的努力,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地方,以跑者视角,尽量提供给跑者最大限度的便捷。

什么是一场好比赛?不同层次的跑者,所在意的点截然不同,但大家都希望,能开开心心、顺顺利利地跑比赛。科学、优秀的竞赛管理,便是为此提供保障。厦马深谙此道,颇有建树。

厦马的专业性,还彰显在自身的赛事文化上。

厦马有着国内赛事中最完善的官方网站,光能查阅到创办以来所有成绩这一点,就十分了不起了。包括每年的赛事手册、媒体手册,都做得非常详尽。这两年的赛事博览会上,厦马也在积极打造自己的文创产品。

从2020年起,厦马多了早餐跑,在鼓浪屿举行,充斥着浓浓的闽南风情。厦马系列赛也一直在建设、完善,20周年厦马,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已不单单是比赛日那一场赛事了。

市场思维

20年厦马,我认为“高光时刻”乃2017年起,连续四年。

此前,厦马在达到一定高度后,难再前行。加之有环节没处理好,一些负面缠身,已步入一个十字路口。

2017年厦马前,首届中国马拉松博览会创办,也“化身”为厦马博览会。

就是马博会,像一个转折点,将厦马拉至另外一条前行的康庄大道上,也使厦马在接下来四年间,完成了蜕变。

那时,中国马拉松茁壮发展,已具备办一场这样的行业盛会的时机。但是,完全依赖市场,办这样一场全国性马拉松展会,是存在风险的。

借助厦马打造这场马博会,于厦马好处良多。这是每年中国马拉松产业的一次大展示,马拉行业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齐聚厦马,让厦马无形间受到整个业内的关注。

马博会也充当了厦马博览会,这对厦马品牌是巨大加持,让厦马变得更立体、更有粘性。

来到厦马,你可以遍观中国马拉松过去的一年。唯一遗憾的是,办过四届之后,主管部门将马博会与厦马“分割”。2020年之后,因为疫情,马博会未再露面过。

这种“借力”,是一种市场思维。只要这种思维在,总有办法解决眼前的困难。

在失去马博会后,厦马另起炉灶,又开始打造福建省路跑产业博览会。去年因为延期未能推出,今年已在计划中。

中国马拉松发展至今,能正确运用市场力量的,才是王道。厦马20年,有过政府全力支持,更为核心的,则是在这种支持达到一定阶段后,由市场来主导。

厦马这20年,起起伏伏,风光无限,是厦马的荣光,亦是中国马拉松的好时代。期待着今年厦马如期开跑,既是对过去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憧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